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第25章 告诉陛下,明年我捐百万贯!

第25章 告诉陛下,明年我捐百万贯!(1/2)

目录
好书推荐: 全民转职:虫族主宰!我即是第四天灾! 一人之下:混沌升华 重生七零有空间,被迫成为心机 我真的是虚竹 玄幻:开局仙姿魅力,龙祖道体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 我有一个美人师尊 穿越汉献帝:曹孟德,你来当大将军! 玄学真千金摆摊后被大佬们团宠

皇宫内。

朱元璋盯着滔滔不绝的御史,表面上怒气冲冲,但细看他的眼神,却充满了讽刺。

陈寒能如此自信,料定自己不会对他怎样,皆因那五十万贯钱已揭示了他的态度。

然而,这些文官似乎并未察觉这一点,只是不停地列举陈寒的过错。

待文官离去,朱元璋唤来蒋瓛。

“他在何处?”朱元璋问。

蒋瓛连忙回答:“陛下,陈寒似乎有意拖延时间,走得极慢,至今还未抵达四方街。”

朱元璋应了一声:“这么说,他还没出南城。”

“属下不明白他在玩什么花样,陛下,要不要属下去直接抓他回来?”蒋瓛提议。

“你说什么?”朱元璋骤然瞪向他,杀机隐隐。

蒋瓛一怔,心中咯噔一下。

难道陛下打算再次放过陈寒吗?

但这已是重罪。

朱元璋摆摆手:“继续监视他。”

“遵命!”蒋瓛匆匆退出大殿。

“小子,看来你真的在挑战我,那我就陪你玩到底!”朱元璋笑着自语。

......

四方街。

轿夫缓步前行。

突然,一位巡城御史挡住了陈寒的轿子。

“大人,小的也是都察院御史,有些话想对您说。”

御史通常急躁直率,陈寒没有为难他。

他示意轿夫停下,掀开轿帘。

这位巡城御史向陈寒行了个礼。

“请讲。”陈寒说。

“大人,常言道,听人劝,吃饱饭。您如今在民间和官场的声誉如日中天,难道还不满足?”

“您却要舍弃这些优越,与商人们混迹一处?”

“难道您没听说前几天,那些文官因为此事已经质询过您?但陛下认为您是为了灾民,所以并未责罚。”

“可今天的事与灾民无关,若您轻举妄动,岂不是授人以柄,让陛下陷入困境?”

\"这岂不是让我们的同僚陷入尴尬,您是我们上级,如此行事会让监察御史们日后处境艰难。他的话语中隐含的重量不容忽视。\"

言辞恳切,直截了当,上次未加责罚,是陛下念在您为国家、为人民、为公正奔波,故而沉默。

但此次明显属于私事,这就违背了为官之道。

于是监察御史接着劝告:\"大人,若您此刻悬崖勒马,或许尚有挽回余地。若一意孤行,即使陛下想庇护,恐怕亦无能为力。\"

众人目光聚焦于陈寒,围观的百姓,潜伏的锦衣卫和文官,皆静静注视,期待他的回应。

这位监察御史敢于直言,毕竟此刻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落井下石。他却以御史身份诚挚提醒陈寒,显见其公正无私。

陈寒并未责难,低声对他说:\"你不知详情,我并不怪你。你暂且退下,这次我必须前行。\"

然而,陈寒话音刚落,他骤然跪下,\"大人,二十多年来,您是唯一敢于挑战陛下,且言之有物,不图虚名的人。\"

\"您对朝廷,对民间,对百姓,对我们,都是难得一见的青年豪杰。\"

\"若您因这点小事断送前程,实在不值啊,大人。\"

\"请您顾及黎民百姓,别做这等愚行。\"

看来,这位御史也有陈寒般的勇气,敢于直言,甚至以死相谏。陈寒十分敬佩这类人,立刻上前亲自扶起他,轻声道:\"此行可能改写大明的格局,所以我必须去!\"

他话毕,御史抬头望向他,眼中满是无法言表的震撼。

陈寒轻拍他的肩:\"你叫什么名字?\"

\"微臣郭汝槐!\"

陈寒微笑:\"做得好!去完成你的职责吧!\"

说完,他步入轿子,吩咐轿夫继续前行。

郭汝槐愣在原地许久,未能回神。

后来晋升左都御史的郭汝槐回忆此事,仍记得听到王爷那句话时,自己头脑一阵轰鸣。

既不信,又震惊!

在敌人的窥视下,还能如此豪情万丈,这恐怕正是陈寒当年能成功的关键所在。

这个消息迅速传入了皇宫。

当朱元璋听到这番言论,嘴角掠过一丝微笑,觉得颇有趣味。

随后,他悄声对蒋瓛指示:“你派人直接去找他,就说给他一个最后的机会。如果他回头,我们还可以商量,看他会作何抉择。”

蒋瓛询问:“陛下,您希望他如何回应呢?”

“他的回答不重要,关键是把我的意思传达到。”

“遵命!”蒋瓛即刻吩咐锦衣卫行动。

此时,陈寒已抵达四方街,正要穿过。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卫的千户策马疾驰而来,骤然停在陈寒的轿子旁,马儿前蹄腾空,千户矫健地翻身下马。

他看向陈寒,微微行礼:“陈大人,卑职有事禀告。”

果然,千户回宫禀报后,

朱元璋猛地从椅上起身,捋着胡须沉思片刻,随即大笑出声。

“好,太好了……陈寒,若你能为国库带来如此丰厚的收入,我不但会听从你的建议,还会对那些商贾们给予宽容,同时必定重赏你。”

一百万贯哪!

相当于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若真能做到,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国家的财政才是当前首要之事,战争需要巨额开支,治理国家同样需要资金。

他大量印发宝钞,民间物价飞涨,尽管人们不懂这些术语,但朱元璋并非不明就里。

他清楚,有些地区的百姓因宝钞贬值生活愈发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