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七章 神仙家的改革创新之路

第七章 神仙家的改革创新之路(1/2)

目录
好书推荐: 娇妻溺宠: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为完成任务,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了,在《史记》等史料中,很容易发现西汉初期文景之治时代,就是大约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41年这段时间,黄老的清静之术在高层社会成为了一种时尚。

我们前面刚讲到汉武帝是极为迷信神仙学说的,但他同时也是一位不错的皇帝,原因是他还没有糊涂到认为神仙学说也能治国安邦的程度。在国家治理方面,汉武帝还是比较推崇儒术,当然,由于受神仙方术的影响,那时的儒术也和后世的儒家思想有所区别。具体有哪些不同呢,最主要的就是谶纬术的流行,这使儒术在性质上有向宗教化演变的趋势。

说到谶纬术,可能多数人不是太明白是什么,有些人也只是听说过或大概明白是什么。这里不展开做深入地学术讨论,简单说,谶纬术就是一种用来预测未来的、政治性的预言或图录。谶和纬实际上是分开的,大家在寺庙、道观里或大街上经常看到一些摆摊算命的先生,或在桌上,或者干脆就在地下铺块红布,上面放一筒竹签,这个就是用来抽签算命的道具了。这个抽签算命实际上就是从谶发展而来的。至于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通过神学,当然也就一种迷信的方式来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人为的来提高这些经书的地位罢了。总之,在那时候的社会风气,不和那些玄而又玄的形而上的东西沾点边,都不好意思到贵族、士人的圈子里流行,因为那样显得很不上档次。这股风潮一直延续了下来,到魏晋时达到了高峰,这个暂且放下,后面自会还有交代。

在这种源自上流社会的风气的影响下,黄老之说越来越被社会追捧,其道理大家应该也好理解,《道德经》从开头到结尾,读起来朗朗上口,那种玄之又玄的境界令人拜服。大家知道,那时的文章还没有标点符号,所以相当一段时期,文人们对经典断句做注是一种证明自己学术水平的考量。至今,对《道德经》等这些典籍仍有很多不同的断句、解释的版本,句子断的不同,意思就可能天差地别,而《道德经》的不同断句,解释起来同样区别极大,对于没有什么娱乐的古代,对于文人们来说,这也是个极好的娱乐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黄老学说的人就慢慢多了起来。

在汉武帝前的黄老学说还没有和神仙家们发生关系,急于摆脱名声日益狼藉现状的神仙家们却敏锐得发现了一个能够扭转这种局势的机会,这就是黄老学说。既然决定利用黄老学术来打这场决定自己饭碗的翻身仗,为了能够重新站上受人尊崇的神坛,他们采取了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拿来主义精神。

神仙家们看到了儒家的成功,经过聪明人分析以后发现,儒家尊崇尧舜,神化孔子的这一套组合拳非常有效,非常受统治阶层的认可,于是就有样学样,复制一下就OK了。经过反复开会讨论,民主加集中,一致认为现在流行的、影响力还凑合的黄老学说非常适用,可以担负起神仙道发扬光大的重任。你看啊,黄帝比尧舜名气更大,孔子呢,当年还向老子请教过学问,老子的地位、学识当然也比孔子更高明了,这两位简直就是专门为解救我们而生的。于是,一个比儒家还要高大上的、宗教色彩更浓厚的教派黄老道逐渐成型问世了。从此,先秦的流传下来的神仙学说,除了继续发展完善邹衍的五行理论的一支外,另一支就走上了黄老学说的研究道路。

《资治通鉴》、《史记》等很多史书中有大量史料记载了此时的神仙家们通过黄老行世的内容。例如在《汉书》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叔叔,也就是着名的淮南王刘安的一些事迹。淮南王是个神仙迷,他养了大批的神仙家,还组织编写了专门论述神仙方术的最早的着作《中篇》八卷。可惜的是,在道教史上并没有把它作为道教的经籍,专家学者们给出的理由是它没有神授立教的内容,更没有后世道教典籍的符箓谶仪等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