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37章 毛羽健论卫军官兵及屯

第37章 毛羽健论卫军官兵及屯(1/2)

目录
好书推荐: 救!珍稀动物把我家当月子中心了 书记秘事 天天偶遇,你管这叫高冷校花? 重生从文艺兵到富二代 黑暗之下:废土世界的危机 穿书不入爱河,身边全是癫公癫婆 相思难忘不负卿 追妻火葬场之荣门弃少 第七传人 华夏先祖屹巅峰

四月十一日,云南道御史毛羽健上奏道:“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说过,我养兵百万,却不耗费民间一分一毫钱财。这里所说的不花民间钱粮的军队,正是指全国各地卫所的驻军。朝廷之所以要供养这批军队,原本就是为了随时可以调遣征战。外来调遣的军队需要转运粮饷供应,而卫所军则实行屯田制度,自行生产粮食。民间农田都要缴纳赋税,而屯田则只需上交收获的粮食,这就体现了古代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思想,这一制度深远而卓有成效。明成祖朱棣曾派遣英国公率领贵州、四川、广东等地的士兵征讨黎季犁,还调集北京、南京以及山西、陕西、山东、湖广等地的部队讨伐本雅失里。这些例子正是早期卫军调动参与作战的有力证明。

此后也有例子,比如马昂平定水徭之乱,韩雍平定大藤峡叛乱,卫泾平定西宁部落首领沙把的叛乱,白能讨伐襄阳地区的匪首刘千斤,程信成功镇压了山都蛮的动乱,万镗清剿了蜡尔苗的叛乱,潘潘出征击败了思恩部落首领岑浚,邹文盛平定了香炉部落首领阿傍的叛乱,李化龙征讨播州土司杨应龙。所有这些都是依靠卫所军的力量完成的。可见,卫所军事实上一直都在被征调参与各地的军事行动。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明成祖亲自率领京营兵出王剌河攻打瓦刺,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宣宗亲自带领铁骑从喜峰口攻打厘良哈,这些都是京营兵出征的早期实例。之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成国公率军抵抗大宁地区的朵颜部侵扰;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俞子俊出兵征讨亦思马因;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面对侵犯大同地区的敌军,保国公朱晖驻守宣大防线。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流寇刘六、刘七带领群众北上,陆完、马中锡驻扎涿州应对;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土鲁番入侵甘肃,金献氏自兰州出兵抵抗。所有这些战事中,均采用了京营兵。由此可见,京营兵也同样经常被征调参与战斗。

然而没想到的是,军队管理体系逐渐废弛,祖制荡然无存。京营的士兵拘泥于‘居重驭轻’的理论,长期未经实战训练,变得冗员众多、无所事事,而且骄傲横蛮,无法派遣上战场。卫所的士兵也因为之前的某些问题,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立即调动,而是采取了另外的办法——招募新兵。可是,招募新兵就能算是长久之策吗?

卫所军队靠屯田维生,就像京营士兵靠每月发放的粮饷一样。若是军队养了上千天,却一天也不能发挥作用,那就如同成了无用的累赘。既然不使用这些卫所军队,那就应该用他们原本应产的粮食去供养募集的新兵,但现在却既不征收屯田的粮食,也不合理调度卫所军力,只知道提议向贫困百姓增加赋税,而不去关注从卫所中找到能自给自足的军队,这样做实在是违背了祖宗当初设立卫所和屯田制度的初衷。

现如今要解决军粮充足的问题,关键在于裁撤雇佣兵而重用卫所兵。若想重振卫所兵,首要之举就是清理整治屯田制度。然而,时至今日,屯田制度已然弊端丛生,士兵们因屯田无须正式登记在册,可以借此逃避兵役,私下买卖屯田;豪强贵族因屯田不必缴纳赋税,可以避免自己的赋税义务,也私下收购屯田;而管理屯田的军官则因士兵逃亡可以独占屯田的收益,任由私人随意买卖军屯田地,却没有追补和监管。由于上述这三大弊端,军屯已经十剩无一。

现在如果要解决军屯问题,可以将军屯事务专门交由各省的兵巡道官员负责,明确规定他们的责任,命令他们务必做到:对于逃亡的军丁必须追回,死亡或绝嗣的要有人替补;对于私自典卖的屯田要追回;对于隐瞒侵占屯田的情况要严格核查。一旦有战争动员或征调需求,应命令兵巡道官员协同卫所掌印指挥官,一同押送士兵到营地服役。这样一来,士兵在被征调时,其所在的卫所原本应缴纳的屯粮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军队的日常口粮;军队人数有了固定额度,军饷发放就不会出现虚假冒领的情况,这是第一大好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籍贯记录,逃跑的士兵可以被追踪,这是第二大好处。士兵考虑到家人亲戚,就不敢轻易挑衅闹事,这是第三大好处。每个人都明确自己所属的编制,官将之间也不敢随意掺杂混淆,这是第四大好处。士兵经过充分训练,临阵时就不会慌乱喧哗,这是第五大好处。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可以一举获得五大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穿书后我成了娱乐圈天花板 青春虐恋:霸道恶魔哥哥 我召唤了玩家 蒹葭萋萋白露未郗 陆大侠光辉灿烂的一生 破茧成蝶之破茧之痛 红尘渡君归 顾爷的重生小娇妻美爆了! 他今夜又来撒野了 重生之都市大仙人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